当开拓者用一记绝杀将掘金斩于马下,109-107的比分足以让波特兰球迷沸腾,但许多守在屏幕前的中国球迷却难掩失落。
这场被期待已久的中国约基奇对决正版约基奇的戏码,终究没能如愿上演。
杨瀚森全场枯坐板凳,连一分钟的对位机会都未曾得到。
这场对决的看点无需多言。
约基奇作为联盟顶级中锋,用21分14篮板9助攻的准三双数据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统治力,他的传球视野与低位技巧仍是联盟标杆。
而杨瀚森自进入NBA起,就因相似的策应天赋被视作"约基奇式新星",两人同为身高210+的组织型内线,技术路径的参照意义不言而喻。
赛前不少球迷期待看到杨瀚森如何用他的低位脚步应对约基奇的技巧,用传球视野与掘金核心博弈,但现实却给这份期待浇了冷水。
杨瀚森的缺席,实际上只是球队轮换策略的正常结果。
随着防守悍将罗威伤愈归队,不出意外的情况,开拓者内线轮换基本定型。
首发克林根稳居主力,罗威占据首要替补位置,五小阵容体系里近期表现亮眼的里斯进一步挤压空间,杨瀚森已滑落至第四选择。
更关键的是,开拓者目前以西部第五的战绩冲击季后赛,赢球压力下,教练组显然更倾向于信任即战力,而非给新秀试错机会。
数据与状态也没能成为他的敲门砖。
前5场常规赛,杨瀚森场均仅出战5.8分钟,贡献1.8分0.8篮板,投篮命中率仅22.2%,这样的表现难以说服教练组在关键战中启用他。
有消息指出,训练中的稳定性不足或许是更深层原因,斯普利特此前"偶尔亮眼"的评价,实则暗示了他尚未达到NBA级别的持续输出能力。
但这并非故事的终点。
开拓者管理层与教练组仍对其保持信心,认为他的球商与策应天赋值得培养,只是需要时间适应联盟节奏。
按照教练的原话,这是一场马拉松。
约基奇的成长轨迹也颇具参考意义,这位MVP得主新秀赛季场均仅9.9分,同样经历过漫长的适应期。
对杨瀚森而言,当前更重要的是打磨短板。
提升横移速度以改善防挡拆表现,扩展投篮射程以适配现代篮球,这些都是缩小与偶像差距的关键。
绝杀夜的板凳时光,或许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开拓者的赢球证明了当下轮换的合理性,而杨瀚森的任务,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与有限的出场机会中证明自己值得被托付。
当他能稳定贡献力量时,与约基奇的对位自然会水到渠成。
这场迟到的对决,既是球迷的期待,更是对年轻球员成长的检验。
我们不必为一次错过而过度沮丧。
因为,最好的相遇,往往需要恰到好处的等待。